欢迎访问经济与管理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院新闻   >   正文

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总支赴扬州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研学活动

作者: 经济与管理学院   信息来源:经济与管理学院   发布时间: 2025-10-15

为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励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10月11日,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总支组织全体教职工党员赴扬州,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研学活动,让党性教育在实地探访中走深走实。

活动第一站大家走进了堪称一部立体的中国大运河百科全书——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厅内,丰富的史料与场景还原让党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循着大运河的发展脉络,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鸿沟、邗沟、江汉运河,到秦汉的灵渠、漕渠,再到隋唐实现第一次全线贯通,沉浸式重温了这条 “千年水道” 的变迁史。在 “京华通惠运河永济 — 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 展区,大家驻足凝视多件珍贵文物:元代河道出土的铁牛锈迹斑斑,仍能想见当年漕运的繁忙;广安门外出土的唐代石佛头工艺精巧,见证着运河沿线的文化交融;北京房山区出土的铜坐龙造型威严,暗藏古代治理运河的象征意义。透过这些文物,党员们深切体会到大运河作为经济动脉的深远价值,以及它维系中华民族统一的重要地位。当得知中国大运河于 2014 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人类历史上超大规模水利水运工程的杰作时,自豪之情更是在现场党员间油然而生。

随后,党员们前往蜀冈之上的江苏省廉政教育基地——平山堂。这座古建筑曾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与苏轼任职扬州时主持修建,既是扬州的文化地标,更因两位主政者 “清廉为民、风骨凛然” 的品格,成为承载千年为官美德的精神符号。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中大家认真聆听欧苏二位先贤在扬州为官期间勤政爱民、与民同乐的事迹,感受他们“守其初心,始终不变”的高尚情操和“文章太守”的胸襟与风骨。党员们纷纷表示,古代清官廉吏 “以民为本” 的情怀与 “务实笃行” 的作风,并非尘封的历史,而是当下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精神境界的鲜活教材,具有深刻的现实启示意义。

其次,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为纪念明末抗清英雄史可法而建立的纪念馆。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党员们瞻仰史可法塑像,观看陈列的史料文物,详细了解史可法在明朝末年临危受命、坚守扬州、誓死不降、以身殉国的悲壮历史。史可法“城存与存,城亡与亡”的爱国气节和民族精神,深深震撼了每一位党员。大家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传统,将这份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与热爱,转化为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强大动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最后一站,党员们来到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的核心江泽民同志的故居。这座古朴的院落,是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出生度过童年时光的地方。通过参观故居内陈列的珍贵历史图片和实物,党员们重温了江泽民同志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所建立的不朽功勋,深切缅怀他光辉伟大的一生。大家深刻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和心系人民的公仆情怀。这激励着全体党员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赓续红色血脉,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此次扬州之行,既是一次生动的思政课,更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洗礼和思想升华。通过实地探访与深度感悟,经管学院党总支的党员同志们不仅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更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潜移默化地筑牢了党性根基、强化了宗旨意识。大家一致表示,将把此次党日活动的学习收获转化为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实际行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经管人坚实的智慧与力量。